普通书信
希伯来书
1.1 背景
1.作者:没有人知道
1.教父时期:
- 1.没有编入主后144马吉安经目和主后170穆拉多利经目。
- 2.据优西比乌(315年引用),生活在主后185年到254年的奥利金:唯有上帝知道事件的真相。
- 3.先一开始被异端滥用导致怀疑,到了教父晚期才被确定为圣经正典。
- 4.引用的有:罗马革利免95、巴拿巴书信130、爱任纽175、亚历山大的革利免200、特土良200
2.中世纪:保罗
3.现代:
- 保罗在他写的书信中一定会提到自己的名字,但希伯来书的作者没有这么做。帖后2:2
- 希伯来书中所强调的主题没有在保罗书信中特别提及到。
- 希伯来书的作者表明他并不是耶稣第一代的门徒。来2:3
2.文笔:精致优美,他的词汇和写作风格,证明他熟悉掌握希腊文,甚至超过路加的作品。
3.轮廓:讲希腊文的犹太人、充满热情的知识分子。
4.原本受众:讲希腊语的犹太人。(不成熟、受逼迫、近乎背道)
5.本课日期论证:主后65-70。(公70年耶路撒冷被毁、提摩太被释放)
6.统冶皇帝:革老丢~尼禄:49~64(没提耶路撒冷被毁)
1.2 目的
1.写作目的:劝勉他的受众,让他们拒绝当地犹太人的教导,继续向耶稣尽忠。
2.希伯来书的当代的术语:讲道、讲章书信(Sermonic Epistle),劝勉的话(徒13:15)。
1.文学风格:修辞性(说服人的演讲或迫切的争论)。
2.修辞手法:
- 1.synyrisus:两样或多样事情之间作详细比较。来7:11-28
- 2.exempla:一个接一个列出例证或例子。来11章 亚伯~众先知
- 3.qol wahomer:由轻至重,因简单前提为真,那么更复杂的结论也必然为真。来10:28-29
3.希腊文动词“parkale” 劝勉:传召人到说话的人身边,或呼吁人采纳说话的人的观点。
4.宗教自由:被认为是犹太教一个分支,后来分别出来就受到逼迫了。
一些原本受众,受长期的苦楚使他们感到诱惑想要接受当地犹太人的教导,以至被政府接受。
5.死海古卷:上世纪后半叶在昆兰发现的古代犹太教文献。
1.讨论主题有:
- 1.吃礼仪食物, 懊悔、信靠、洁净礼仪、按手
- 2.死人复活和永远审判等基本教导
- 3.善恶天使
- 4.麦基洗德
2.麦基洗德米示大解释:他是一个天上的弥赛亚式的人物,要在末后日子出现,拯救上帝的子民。
3.麦基冼德旧约身份:与亚伯拉罕会面的大祭司。
6.继续尽忠或讲道大纲:
- 1.天使的启示 来1:1-2:18。基督的死与复活、升天、荣耀中再来,神本体的真像,权能的命令。
- 2.摩西的权柄 来3:1-4:13。他的权柄:摩西是上帝的仆人,耶稣是君王的儿子。
- 3.麦基冼德的祭示的职分 来4:14-7:28 祭司的职份:一次献上永远的赎罪祭,替我们而死
- 4.新约 来8:1-11:40 新约的中保:为我们代求。
- 5.实际的坚忍 来12:1-13:25
1.3 内容
1.未世论:圣经关于未后日子的教导。
2.来1:1-2 这意味着耶稣应验了在他之前的每一件事。他是那要来到的主,那要来到的主的日子,国度的降临,上帝在人类历史要说的最终的话语,这些都在耶稣里找到了。
3.北国被掳:亚述;南方犹大被掳:玛代、波斯、希腊、罗马人。
4.新旧约之间犹太人的期待:上帝在末世最终的审判和祝福。
5.犹太人将历史分两个阶段(现今、将来);希伯来作者分为三个阶段(奠基、廷继、成全)。
1.现今世代:是罪的世代,导致以色列失败和被掳。
2.将来世代:上帝要把他最终的审判倾注在他仇敌的身上,把他最终的、充满荣耀的祝福倾注在他忠心的百姓身上。
6.希伯来引用旧约:接近100次。把历史事实融入到他对基督信仰的陈述当中。
1.神学概念:上帝的儿子、天使服役的灵、比天使低一点、上帝伸冤辩白的祝福、
上帝对亚伯拉罕起的誓、上帝是烈火。
2.道德要求:继续成为新约的标准。
7.期待读者回应:情感、观念和行为。
8.失去救恩的回应:
- 1.希伯来书并不是一本专业的系统神学著作。
- 2.希伯来书从来没有描述背道的人是已经“[得称义]的”。,
- 3.那些似乎是信徒、后来离弃信仰的人只有参与「有形」教会,但不是属于「无形」教会的真信徒。
1.4 结构
1.作者说天使为充满荣耀的受造物、带来上帝的启示:他证明耶稣才是上帝启示至高的来源。
2.作者对犹太人只遵从上帝透过摩西所启示的诫命:他证明耶稣比摩西更大,因为耶稣是在这末世君尊的王朝大祭司。
3.作者对麦基洗德是一位属天的人物,要在末世显现,献上最终的赎罪祭,带来上帝的国度这个犹太人的教导做:他证明耶稣是按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是真正的君尊的祭司。
4.耶稣祭司超越了利未人:他所献的祭是最终性的、一次且永远性的,而利未人则必须每年都重复献祭。他在天上的会幕服事,而利未人则在地上的会幕服事。
5.新约比摩西之约更美:与摩西所立的约因着以色列人的罪而失败了,但是新约不可能失败因为它带来了完全的改变和永远的赦免。
6.希伯来课题展示的内容:一长串旧约圣经历史上忍受苦难继续保持忠心的人的名单。
7.来:11章所陈列的旧约人物没有得到所应许的:因为应许要等到将来时候才得以实现。
8.来12:1-3用比喻基督徒的生活:要像赛跑一样,除去罪,定睛在基督身上。
9.来12:4-13 我们为什么应该忍受苦难:因为它们是从上帝而来父亲一样的管教,能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
2.雅各书
2.1 背景
1.质疑:1.不著名的雅各。2.署假名作品。回应:
- 1.作者没有列出任何资格,但他完全认定单单他的名字就带有足够权威。
- 2.雅各在初期耶路撒冷教会拥有很高地位。
- 3.初期教会的见证证实了关于这卷书卷作者的这种观点(格利免一书,黑马牧人书)。
- 4.奥利金指出雅各书是“主的兄弟”。(罗马书注释)
2.早期教会有足够权威的雅各:西庇太的儿子雅各、耶稣的弟弟雅各。
3.引用雅各书的《革利免一书》:主后96年。
4.雅各成为使徒会议的代言:使徒行传15章。
5.新约和早期教父都表明雅各侍奉地方:耶路撒冷。
6.写作日期:主后44-62年(教会中犹太人与外邦的争论帮助我们确定雅各较早期的作品)
7.反思智慧的教导:
- 1.雅各谴责他受众的追求:与世俗为友。
- 2.爱人如己是至尊的律法。
- 3.话语衡量一个人整个道德生命。
- 4.雅3:3-13 两个智慧:属地的和属天的。
- 5.基督徒之间的相争:自私的愿望。
- 6.谦卑顺服上帝能能够终止群体中的争战和争吵。
- 7.日常生活例子来鼓励他的受众要耐心等候:农夫。
- 8.无论如何都要祷告。
- 9.雅各书108节中命令的说法:五十个以上。
- 10.如何介绍:耶稣基督的仆人。
- 11.雅各引用旧约智慧文献:约伯书、传道书、箴言。
2.2智慧的两个途径:反思和实践
1.旧约反思的智慧的例子:传道书、约伯记(上帝掌控所有的试炼、试验和试探)。
2.实践智慧的教导:
- 1.雅3:9富人和穷人面临同样的试探:咒诅他人。
- 2.富人的诱惑:独立与上帝之外。
- 3.雅各认为他的受众忍受众多试验的目的:要知道他们内心如何。
- 4.本课证实上帝曾经试验过他子民的例子:以色列在旷野流浪。
- 5.信徒如何能够在他们的信心当中坚忍:圣灵的工作。
- 6.能使基督徒成长和成熟的处境:受苦。
- 7.缺少智慧:凭着信心求上帝。
- 8.心怀二意:明目张胆对上帝的悖逆。
- 9.坚忍两方面的教导:忍耐是上帝恩典的礼物,忍耐是永远得救的必然要求。
3.希腊文术语「peirasmos」:试炼、试验和试探。
4.反思智慧:使我们看问题的超越环境的表面,得到洞察力,看到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
5..本书中的四种试炼:试炼、忍耐、成熟、奖赏。
6..实践中的智慧:
- 1.属天的智慧:清洁、温良柔顺、没有偏见。
- 2.属地的智慧:属情欲的、属鬼魔的、不属灵。
- 3.区别:属地的导致扰乱和各样的坏事;属天的使人和睦。
7.雅各对美好的生活下定义:从明智而来、涉及到在温柔中的行为。
8.雅各与耶稣:使人和睦~登山宝训。
9.古代的人类的君王认为有选择性的顺服是悖逆。
10.雅各教导爱人与己就是:不要按外貌待人。
11.信心与称义:
- 1.保罗:针对的Q“救恩是靠人的善行赚取得来的”回应:救恩是神白白赐予的恩典,人凭信心接受,不是靠好行为赚取。
- 2.雅各:针对的Q“光认同若干教义真理(如相信神的存在),就等于有信心” 回应:这样的“信心”连鬼魔也拥有(雅二19),真正的信靠不只是思想范围的事情,而是包括全人的生命,保罗有同样意思,就必然有善行(弗二10;帖前一3)。
3 彼得前后书
1.作者
- 1.内证:1:1 5:1 5:2-3 约21:15-17
- 2.外证:爱任纽、特土良、革利免、俄利根(尤西比乌《教会论》)
2.批判论的观点
- 1.语言文字过于优美,彼得是平民~但是三十年之后才写,可以有代笔者:西拉。
- 2.逼迫没有太强~但逼迫早期就有了,混和了犹太人和罗马。
3.背景:日期、地点和受众
1.日期:主后60-68年(以弗所教会和罗马殉道)
2.地点:身在巴比伦(罗马)——巴比伦的用法
3.受众:主要是外邦基督徒,不排除犹太背景的基督徒;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细亚,庇推尼寄居的教会。
4.大纲:
- 1.问安(1:1~2)
- 2.基督徒确实的救恩( 1:3~12 )
- 3.救恩的含义/果效( 1:13~3:12 )
- A.个人要圣洁(1:13~16)
- B.存敬畏的心(1:17~21)
- C.彼此相爱(1:22~23)
- D.成为灵宫,作祭司(1:24~2:10)
- E.人际关系(2:11~3:12)
- 1.与一般世人的关系(2:11~12)
- 2.与民间当权者的关系(2:13-17)
- 3.与家人的关系(2:18~3:7)
- 4.总结(3:8~3:12)
- 4.基督徒受苦与服侍( 3:13~5:11 )
- A.为义的缘故受苦(3:13~22)
- B.为神的荣耀受苦(4:1~11)
- C.与基督一同受苦(4:12~19)
- D.长老与年轻人,同受苦(5:1~11)
- 5.最后问安(5:12~14)
5.主题
6.信息
I.原本含义:鼓励第一世纪受逼迫的和被迷惑的基督徒,要把自己全然交给上帝,必忍耐到底在信仰上一同站立得住。
- 1.第一世纪的教会,常常受到不同的试炼:羞辱,诬告,毒打,遭社会排挤,遭暴力和政府逼迫。
- 2.引导信徒思想词恒产业与荣耀;合宜的面对逼迫;劝诫众人信靠与顺服。
7.应用模式
彼得后书
1.作者
- 1.内证:1:1(指明彼得);1:16-18(登山变像);1:14(临近死期,类似福音书的描绘)
- 2.外证:俄利根,亚拿他修,安波罗和后期教父的确认,及其教会议会;尤西比乌,耶柔米却有质疑(主要是风格上彼得前书前的差异)。
2.判批判的观点
3.日期、地点和受众
- 1.日期:主后65-67年(在前书之后和殉道前)
- 2.地址:可能是罗马。
- 3.受众:不太能够十分确定;
4.大纲(新译本研读本IIIM):
- 1.问安(1:1~2)
- 2.灵命成长的鼓励( 1:3~11 )
- A.基督徒的特权(1:3~4)
- B.基督徒的责任与品格(3:5~11)
- 3.真教导(1:12~20)
- A.彼得的目的(12~15)
- B.使徒的见证(16~18)
- C.先知的见证(19~21)
- 4.假教导(2:1~22)
- A.假教师的品行(2:1~3)
- B.对假教师的审判(2:4~10a)
- C.对假教师的斥责(2:10b~22)
- 5.基督再来的真理( 3:1~16 )
- A.彼得重申其目的(3:1~2)
- B.基督必定再来(3:3~10)
- C.基督再来的含义(3:11~16)
- 6.结语(3:17~18)
5.主题
6.信息
I.原本含义:鼓励第一世纪受逼迫的和被迷惑的基督徒,要把自己全然交给上帝,必忍耐到底在信仰上一同站立得住。
- 1.彼得知道自己离世不远了,如同保罗一样,教导教会抵御异端和他们肉体私欲的生活。
- 2.引导信徒认识上帝和基督的恩典,活出与上帝性情一致的末世美好人生。
7.应用模式
- 8.个人、教会应用
- 1.灵命成长的鼓励 1:3-11
- 2.真实的教导 1:12-21
- 3.虚假的教导 2:1-22
- 4.基督再来的真理 3:1-16
4 约翰一二三书
1 约翰一约
1.作者
- 1.内证:风格、用词、内容都与约翰福音一致(生命、真理、爱、光明与黑暗等);约翰福音——匿名者是犹太人(熟悉他们的风俗、节气、信仰、地理、目击见证人),因着谦卑只称自己是“爱的使徒”(13:23)和“为这些事做见证,并记载这些事”(21:23)
- 2.外证:爱任纽《反对异端3.1.2》……
2.批判论的观点
- 1.匿名者无法确定。
- 2.各种反对的观点,但都没有任何说服力。
3.日期、地点和受众
- 1.主后85-95年(在约翰福音之后,反异端题材)
- 2.可能在以弗所附近(今天的土耳其)
- 3.关系密切、特定的基督徒,但身份证不详(可能与启示录中的教会类似或重叠)。
- 4.大纲:
- 1.序言(1:1~4)
- 2.「神是光」和它在道德上的含义(1:5~2:17)
- A,神是光(1:5)
- B.活在光中(1:6~2:2)
- C.遵主命令(2:3~6)
- D.新命令(2:7~11)
- E.保证(2:12~14)
- F.爱神与爱世界(2:15~17)
- 3.「耶稣是基督」和它在道德上的含义(2:18~3:24)
- A.关于敌基督异端的警告(2:18~27)
- B.生活像神的儿女(2:28~3:24)
- 1.纯洁与公义(2:28~3:10)
- 2.彼此相爱(3:l1~24)
- 4.「基督是肉身」和它在道德上的含义(4:1~21)
- A.辨别众灵(4:1~6)
- B.活出成了肉身的道(4:7~12)
- C.确信道成了肉身(4:13~16a)
- D.活在神的爱中(4:16b~21)
- 5.「耶稣是基督J和它在道德上的含义(5:1~5)
- A.相信与重生(5:l)
- B.爱神的儿女(5:2~5)
- 6.三个见证(5:6~12)
- 7.结语(5:13~21)
5.主题:
6.信息:
I 原本含义:警告第一世纪的基督徒,要防备“基督没有道成肉身来”的异端,鼓励继续跟从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稣,活出相称的道德生活。
1.最后一位或者的使徒,要把他领受的启示和见证传给下一代,这些人活在几种异端的攻击中(幻影说,诺斯底主义,两者的混合)。
2.风格而言,这书信更接近见证——见证人的生命回顾、道德上的告诫、对将来的预言和警告。论述从一个主题转入另一个,然后又回来。循环非线性,如交响乐。
7.神学表述:
8.个人与教会应用
- 1.上帝是光,基督是道路 1:1-2:6
- 2.在万变世界中遵守诫命 2:7-17
- 3.透过认信耶稣胜过敌基督 2:18-3:10
- 4.透过聆听使徒胜过那恶者 3:11-4:6
- 5.借着上帝之爱获得上帝之保证 4:7-21
- 6.在圣子里的信心作为永生之道 5:1-12
- 7.最后呼召:信心与认识 5:13-21
- 9.威廉 帕金斯:谁得救确据。
2 约翰二书
1.作者
- 1.内证:风格、用词、内容都与约翰福音一致(生命、真理、爱、光明与黑暗等);约翰福音——匿名者是犹太人(熟悉他们的风俗、节气、信仰、地理、目击见证人),因着谦卑只称自己是“爱的使徒”(13:23)和“为这些事做见证,并记载这些事”(21:23)
- 2.外证:爱任纽《反对异端3.1.2》……
2.批判论的观点
- 1.不是使徒约翰,因自称为“长老”—如同彼得,约翰从教会长老的牧养出发,而是说他不是使徒。
3.日期、地址和受众
- 1.主后85-95年(在约翰福音之后,反异端题材)
- 2.可能在以弗所附近(今天的土耳其)
- 3.关系密切、特定的基督徒,但身份证不详(可能与启示录中的教会类似或重叠)。
- 4.大纲:
- 1.称呼问安 1-3
- 2.称赞信徒 4
- 3.劝勉信徒实践爱 5-6
- 4.警告信徒要防范假教师 7-11
- 5.结语告别
5.主题:
6.信息:
- I 原本含义
- 1.警告信徒要防范那些否认基督成了肉身的假教导。
- 2.基督徒彼此相爱是作门徒的核心伦理。
7.当今个人与教会的应用
3 约翰三书
1.作者
- 1.内证:风格、用词、内容都与约翰福音一致(生命、真理、爱、光明与黑暗等);约翰福音——匿名者是犹太人(熟悉他们的风俗、节气、信仰、地理、目击见证人),因着谦卑只称自己是“爱的使徒”(13:23)和“为这些事做见证,并记载这些事”(21:23)
- 2.外证:爱任纽《反对异端3.1.2》……
2.批判论的观点
1.不是使徒约翰,因自称为“长老”—如同彼得,约翰从教会长老的牧养出发,而是说他不是使徒。
3.日期、地址和受众
- 1.主后85-90年(在约翰一二书之前,异端争论尚未出现)。
- 2.可能在以弗所附近(今天的土耳其)
- 3.他的基督徒朋友该犹,无法确定是新约其他的同名人(徒19:29;20:4;罗16:23)。
4.大纲:
- 1.称呼问安
- 2.称赞该犹款待传道者 3-10
- 1.正面的鼓励(3-8)
- 2.反面的对比(9-10)
- 3.劝勉该犹要实践款待人的美德 11-12
- 4.结语告别 13-15
5.主题:
6.信息
I 原本含义:
- 1.鼓励基督徒服侍他人,尤其是要款待传道人。
- 2.基督徒领袖要彼此欣赏和支持,而不是相互诋毁和惧怕。
7.当今个人与教会的应用
5 犹大书
1.作者:
- 1.内证:1节(指明雅各的弟弟);与耶稣的关系(林前9:5);熟悉犹太教的正典和非正典。
- 2.外证:罗马和亚利山大的革利免;特土良,俄利根,和亚他拿修都确认为正典;及其被新约的早期非正典作者引用。正典地位在早期就被接受。
2.批判论的观点:
- 1.语言文字过于出之犹太人之手,犹大的教育程度不一定够——无人知道犹大的文笔,雅各的雅各书就是一个证据。
- 2.反对的异端可能是诺斯底主义,已经到了2世纪~完全可能是诺斯底主义的雏形。
3.日期、地点和受众:
- 1.主后65-67年
- 2.无法得知。
- 3.无法得知。可能是他巡回布道的教会。
4.大纲:
- 1.问安(1-2节)
- 2.主旨(3-4节)
- 3.斥贵假教师(弓扣19节)
- A.对不敬虔者的审判(5-10节)
- 1.神审判不敬虔者的例子(5-7节)
- 2.鉴往知来,斥责假教师(8-10节)
- B.对那些诱人犯罪者的审判(3节)
- 1.营日神对诱人犯罪者的审判(八节)
- 2.鉴往知来,斥责假教师(1人13节)
- C.昔日有关审判的预言(14-16节)
- 1.以诺对不敬虔者受审判的预言(14-15节)
- 2.鉴往知来,斥责假教师(16节)
- D.使徒有关审判前预言(17~19节)
- 1.使徒对虾讥笑人的人的预言(17-18节)
- 2.鉴往知来,斥贵假教师(19节)
- 4.对信徒的积极劝勉( 20-23 节 )
- 5.结束的颂赞(24-25节)
5.主题
6.犹大书与彼得后书的比较
7.解经和应用
6.启示录
1.历史背景
1.作者:使徒约翰。写作的目的:为了鼓励正在受逼迫的教会。
- 1.见证人:游斯丁、亚历山大的格利免、爱任纽指出约翰是启示录的作者。
- 2.词汇:渴(启22:17,约7:37)
- 3.地点和经历:此小岛位于以弗西南:拔摩岛。
2.日期:尼禄(主后54-68)~多米田(81至96年)时期
- 1.有神学家认为主后70年之前写成:因为它没有提及到圣殿被毁。
- 2.尼禄:纵火烧了罗马城:尼禄
- 3.多米田:到处迫害基督徒,还为此处死了自己的表弟,而且要求他的人民拜他为神。
3.读者:行业公会、犹太人群体、罗马政府、背道的基督徒。
- 1.第一世纪的很多基督徒试图放弃他们的信仰、归向犹太教:犹太教在罗马帝国是合法的,但是基督教越来越与犹太教分道扬镳,所以当犹太人比较安全。
- 2.启示录提到一个第一世纪时有些背道的基督徒加入的邪教:尼哥拉党。
2.神学
1.末世论:对末后之事的研究。
- 1.犹太人的历史时期分段:罪、苦难和死亡的现今世代以及得胜的将来世代。
- 2.耶稣的看法:历史的两个世代是重叠的:他已经开启了国度,但是还没有完全成就。
2.圣约
3.先知:旧约先知主要关注的是:提醒上帝的子民若忠心守约就有赏赐、若悖逆违约就有审判。
3.文学
- 1.启示录的文学体裁:预言。
- 2.旧约预言最常见的形式的形式是什么:诉讼。
- 3.事实上,要找出启示录有哪一段是不包含某种类型:意像画面,这并不容易。
- 4.「启示灾难」文学的特征:有高度象征性、是上帝的启示、讲述自然界、灵界和超然界现实之间的互相作用。
- 5.启示录这卷书的主题就是:耶稣得胜。
4.目的:
- 1.启示录有一点点像「地毯地毡」一样,它充满了许多小的预言,各自从它们前后的预言中吸取极多的含义,当我们把这卷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时候,看它为我们绘制的大画面的时候,它的信息就变得清晰了。」
- 2.约翰写启示录,为的是鼓励「受苦」的基督徒保持忠心,直到耶稣再来。
- 3.写给小亚细亚七个教会的两种信息:第一,他要给每一个向耶稣忠心的人传达祝福的意愿。第二,他对不忠的人发出咒诅的威胁。
- 4.启示录中咒诅的威胁其中的目的之一是要教导忠信的基督徒「即使公义似乎迟延来到﹐并不表示_就不会来到。」
- 5.启示录中咒诅的威胁的目的之一是基督徒一定要「抵挡」周围文化的影响。
- 6.马可•斯特劳斯博士说:「启示录的信息乃是﹐这个世界是一个舞台﹐其上有个巨大「属灵战争」在进行着﹐我们与此争战关联的所有举动也都是重要、有其意义的。」
5.细节
1.启示录的四大异象的标题:1.基督的异象。2.关于将要发生事件的异象。3.描写大淫妇遭受的惩罚的异象。4.关于新妇,羔羊的妻的异象。
2.盼望:对基督完全的救赎这一个具体的未来充满信心的期待。
3.耶稣被描述为行走在七个灯台之间意味着:耶稣现在住在他的教会中间。
4.尼哥拉党:一个非常早期的异端团体,他们把基督教的信仰与异教的色情冲动混在一起。
5.这个课程教导说我们的热心就好比是汽车的燃料﹐「教义」则是方向盘
6.以下的教会接受到了什么样的独特信息?
- 1.以弗所:离弃了他们起初的爱。
- 2.老底嘉:不冷也不热。
- 3.别迦摩:没有抵制尼哥拉一党的人。
- 4.士每拿:没有包括对错误的责备。
7.启示录「重述」解释的理念是:每一系列的异象描述着基督第一次降临和再来之间的整个时间段,但每一系列有它自己独特的细节和重点。
8.七个封印的书卷代表着:为世界结局所定的计划。
9.七号代表着什么:上帝呼吁天军与仇敌争战。
10.七印和七号的异象聚焦的是上帝的审判,但七段历史是描写撒旦和上帝百姓之间的属灵争战。
11.在七段历史中以下所描述的东西代表什么:
- 1.孕妇:代表忠诚的以色列。
- 2.有七头十角的红龙:撒旦。
- 3.从海面出来的兽:反对耶稣基督国度的所有政治势力
12.第一世纪的读者会把从海面出来的兽和从地面出来的兽的联系:罗马皇帝或罗马帝国,以及皇帝崇拜。
13.第七碗代表:对恶人最终毁灭以及基督再来的时候,现今的世界被摧毁。
14.哪位称为大淫妇(又为巴比伦)代表着:一切诱惑上帝百姓离开真实的敬拜和信心生活的不正当欢乐。
15.千禧年四种主要流派:
- 1.时代论前千禧年派:耶稣再来的时候,他要复兴以色列国,可见地在位于耶路撒冷他的宝座上作王统治万民。
- 2.历史性前千禧年派:耶稣再来后,撒旦要被捆绑,耶稣要引用千禧年-地上一千年和平昌盛的时间。
- 3.后千禧年派:耶稣要在千禧年之后再来。
- 4.无千禧年派:没有千禧年。耶稣在他天上的宝座上,通过他的教会作王,祂要在千禧年将近结束时再来。
16.启示录第二十一章第九节中描述了一座从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城。这座城代表着:羔羊的新妇,亦被上帝救赎的子民。
6.应用:
1.四种流派释经方法定义:
- 1) 过去派:启示录中大部分的预言在遥远的过去已经应验了。
- 2) 未来派:启示录中的异象一直到基督马上就要再来之前的最后危机时刻才开始应验。
- 3) 历史派:启示录的异象提供了从一世纪到基督再来之间教会历史进程的时间顺序轮廓。
- 4) 理想派:启示录中的情景描绘的是属灵争一战的普遍模式,而不是具体的事件或时间顺序。
2.四种流派释经方法的优点:
- 1) 过去派:关注原来读者以及这些经文对于他们的应验。
- 2) 未来派:朝前展望基督的再来,审判和受造界的复原复兴。
- 3) 历史派:提醒我们上帝在控制着历史,他的计划不会不实现。
- 4) 理想派:帮助我们聚焦上帝的品格,祂对待世人的实质以及预备我们在历史所有阶段为祂而活,盼望基督最终再来。
3.为以下对于解释启示录的观点写下它们的缺点:
- 1)过去派:忽悠了将来事件;对日期近了解释太过狭窄;不承认历史的偶然性。
- 2)未来派:淡化了对过去和现今读者的应用。
- 3) 历史派:认定启示录中所有的预言都是按时间顺序的;依赖更正教的宗教改革。
- 4) 理想派:未能把任何的象征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
4.这个课程使用哪种释经的观点:使用各种有价值的方法,分辨启示录中的原则和真理;要寻找约翰起初读者的处境和我们自己生活处境之间的对应之处。
5.这个课程教导说启示录其中的一个关键主题就是:「基督的生、死、复活和在天上作王,使祂_配得一切敬拜。」
6.这个课程教导说启示录其中的一个关键主题是「基督[肯定]完全胜过邪恶。
7.这个课程教导我们启示录的关键应用是激励我们在困境时还能能坚忍。启示录给了我们什么样的理由来坚忍:知道我们忍受的逼迫与上帝对祂敌人的忿怒相,根本算不得什么。
8.约翰原本读者和现今读者其中相似之一,就是许多基督徒面临[政府势力]的逼迫。
7.王权
1.这一课要探索「上帝国度」这个中心主题是如何贯穿启示录整卷书,把它各样的教导联系在一起的。
2.透过「教会」的存在﹐使得受造世界﹐在历史上﹐和现今世代﹐得以看见上帝的国度。
3.霍志恒说:凡是福音传播,人心改变,罪和错误被击败,公义得以伸张,人们与上帝有美好关系的地方,那就是「上帝国度」的所在之处。
4.按照圣约关系来说,父上帝是神圣「宗主王」,或皇帝。
5.按照圣约关系来说,就像在旧约的大卫一样,耶稣是上帝的「受膏者」,或作臣仆的王。
6.古代国际条约或盟约的哪三个特征,也反映在上帝与他的子民的圣约关系中:1.上帝对他百姓的恩慈。2.上帝要求他的百姓忠诚。3.顺服祝福和背逆咒诅的后果。
8.恩慈
1.上帝对他百姓的最大恩慈:差遣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死。
2.在启示录中,上帝恩慈最常表现出来的地方:在属灵争战中保护他的百姓。
3.在新约时期,属灵争战首要的以什么方式显现:是上帝与灵界邪恶势力在这世上作为之间的持续争战。
4.启示录,特别是像第十二章那里,教导我们说我们在地上所经历的一切都与【天上的属灵争战】有关。
5.和旧约《圣经》一样,约翰指出天使和鬼魔之间的属灵争战影响人类的【 政治】。
6.启示录教导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思想上帝的恩慈保护:
- 1.基督已经为他所有忠心的百姓取得了胜利。
- 2.圣灵此刻正把基督的胜利应用到信徒的生命当中。
- 3.基督再来的时候,上帝要彻底摧毁我们属灵的敌人,最终战胜他们,结束这场争战。
9.忠心
1.启示录第二章第七节、第十六章第十五节、第十四章第十二节、和第十六章第十五节的突出主题是:坚忍。
2.约翰在启示录中特别强调哪些种类的坚忍:信心、爱心、见证、道德纯洁、教义。
3.我们常常需要被提醒,想起基督已经为我们成就、施加在我们身上的救赎,这让他配得我们的【敬拜】,不管我们境遇如何。
4.我们有时忘记了,信徒作为上帝的祭司,实际【服事】的是天上的主。
10.后果
1.最后审判的咒诅听起来的确十分的可怕,但是我们应该记得,这些对罪人的咒诅是绝对【公义】的。
2.启示录第十四章第十七节到第二十节所提及到的「上帝忿怒的大酒榨」代表着:不信者最终被定罪。
3.启示录清楚显明所有上帝的仇敌在最后审判时,要被定罪并且歼灭,那我们现今对于非信徒的态度应该是带着勇气和怜悯的见证,与【谦卑】的心态。
4.这个课程对新天新地的教导是:旧的受造界要在根本上被改变,但两个受造界之间存在着连贯性,与耶稣复活后的身体相似。
5.上帝忠心的子民在新天新地领受的第二个最终的祝福,就是全世界都要成为一个【上帝在其中同在的全球性的圣殿】。